近日,美國能源部發布了一份名為《核燃料工作組戰略》的報告,其中就重塑核燃料循環前端技術實力、強化本國鈾開采冶煉和轉化能力等作出了明確建議和指示,旨在重振美國鈾產業。
提升技術優勢
據悉,該報告是美國核燃料工作組(NFWG)基于整個核燃料供應鏈的國家安全進行全面分析后做出的結果。報告中強調,將通過直接購買建立鈾儲備、強化鈾礦開采冶煉和鈾純化轉化的能力,結束能源部鈾易貨貿易、重新評估能源部過剩鈾庫存管理政策等方式,增強美國的核燃料技術優勢,進一步推動出口的同時,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以期最終實現美國重回核能領軍地位的目標。
“核燃料循環前端技術是美國核能產業發展的關鍵。”美國能源部長Dan Brouillette表示,“NFWG的報告提出了一系列政策選擇,以保護和幫助美國核能企業,從而最終實現美國重回核能技術領導地位這一目標。”
NFWG提出了4個建議:其一,在加強鈾礦開采和轉化能力方面立即采取大膽行動,以恢復整個核燃料循環前端產業的生存能力;其二,利用技術創新和先進的核能研發和示范投資來帶動核能技術進步,以加強美國在下一代核能技術中的領導地位;其三,確保擁有一個健康且不斷發展的核能部門,以助力鈾礦開采商、核燃料循環供應商、核反應堆銷售商等所有從業者良好成長;其四,發揮政府調控優勢即推動各部門都參與其中,以支持核能產業發展,包括推動民用核能技術出口,強化美國核能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美聯社消息稱,2月中旬,特朗普與美國核能企業高管舉行了會談,討論強化國內工業基礎對于美國企業在海外競爭的重要性。與會高管表示,隨著國內核電機組開始老化,出口核技術是確保美國核工業繼續繁榮的有效手段。
放寬鈾業標準引爭議
NFWG以“戰略利益”為前提敦促美國放寬鈾業的一系列標準,包括大力推動本土鈾礦開采、簡化開采監管和土地準入流程、資助用于鈾礦開采和現場開采的先進水處理技術等。
《今日美國》指出,NFWG的建議包括允許在聯邦公共土地更容易地進行鈾開采活動,簡化環境審查等,這引起了民眾和環保組織的堅決反對。事實上,如果美聯邦政府向亞利桑那州北部大峽谷國家公園邊界處的鈾礦開采活動“開綠燈”,將會給當地生態和水源帶來極大生態負擔。
另外頗受爭議的問題包括“是否給進口鈾設上限”、“是否有必要建鈾儲備區”。采礦大州懷俄明州參議員John Barrasso公開表示,美國已經從世界上最大的核燃料出口國變成了最大進口國,鈾礦開采、轉化和濃縮能力的下降大大削弱了美國在核燃料市場上的影響力。
由于美國許多鈾礦的品位低于進口鈾,這使得美鈾產量不斷下滑。美國能源信息署數據顯示,美國進口鈾大部分來自加拿大、澳大利亞、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超過90%的商業鈾依靠進口。
美國鈾礦生產商和20多名西部州議員共同呼吁,美國核電站嚴重依賴進口鈾,應建設鈾儲備區保護美國內的鈾生產能力。“新建鈾儲備區是決定我們的企業是否具備在全球任何地方展開競爭的關鍵。”Dan Brouillette強調。
特朗普政府擬議的2021財年預算中,有354億美元劃撥給能源部,其中約1.5億美元被指明用于建立國內鈾儲備區,該儲備區旨在保證國內核反應堆燃料穩定供應并首先從本土礦山購買鈾資源和轉化服務。
美國核工業貿易協會表示,NFWG的報告不足以給核電行業帶來支撐,尤其在核電工業需要付出高昂安全維護成本且面對廉價天然氣、太陽能和風能激烈競爭的情況下,會繼續向國會要求稅收抵免和其它幫助。2013年以來,美國將近10家核電站關閉,另有8家將在未來幾年關停。